院士1课堂 | “好水”的水质标准是什么?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崇文学子认识“健康饮水”
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,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,因此,饮水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。“好水”的水质标准是什么?在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的当下,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保障饮用水安全?生活中,人们关于饮用水存在哪些误区?9月10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走进南京一中,带领学生开启一段健康饮水的全新旅程。
“好水”应当具备这些特质
民以食为天,食以水为先。任洪强院士强调了水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,不良水质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,严重或危及生命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,他例举了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,如19世纪伦敦两次爆发霍乱疫情,促使人们开始关注饮用水的卫生状况。
讲座指出,病原微生物、矿物元素和化学污染物是影响水质的三大主要因素。其中,化学污染中的塑料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。微塑料又被称为“水中的PM2.5”,任红强院士介绍,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,极易被环境中的生物体吸收,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产生潜在的炎症反应、内分泌干扰和细胞损伤。
那么“好水”应当具备哪些特质呢?为了全面保障公众的饮水安全,各国都纷纷制定了相关饮用水标准。我国于2023年4月实施新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,当我们打开水龙头,流淌出的每一滴水都经过了工艺处理,自来水厂内混凝沉淀、过滤、吸附和消毒等步骤,确保水质达标。
当然,饮用水标准的制定需要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,并非一蹴而就。任洪强院士也以此启迪同学们,无论投身于哪个领域,要坚持探索、勇于挑战,每一步都是向前迈进的重要步伐。
这些谣言你信了吗?
讲座中,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水误区,任红强院士一一进行了辟谣。
WHO有“好水、健康水”标准?任洪强院士表示世卫组织仅有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,与谣传的“好水”不符。如说“好水”pH呈弱碱性,能中和人体多余酸,但实际上弱碱性水只能中和部分胃酸,无法改变人体酸碱性。
经过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?院士风趣说道:“老火靓汤能喝,‘千滚水’也能放心喝。”事实上,煮沸水可有效降低化学和生物污染物危害,沸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削减62.3%,毒性削减76.9%,同时可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。
对于“经常性饮用水”的选择,任洪强院士建议优先选择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,为了保证水质煮沸饮用更为安全,不要听信商家不符合科学知识的宣传。
此次讲座不仅普及了饮用水的相关知识,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健康饮水,更激发了年轻学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。讲座结束,任洪强院士被同学们热情“围堵”,大家纷纷拿出学校特制的院士1课堂听课笔记本,希望有幸得到院士的签名。任院士也鼓励大家努力学习,期待未来与同学们在南大的校园里相遇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